①、种子的吸水作用
吸水是稻种萌发的第一步。吸收充足的水分是稻种正常萌发的主要条件。贮藏中的稻种,含水量很低,只有13-14%左右,主要以束缚水的形式存在,稻种的生命活动相对静止。只有吸收充足的水分,才能开始其生理活动。第一使种皮膨胀软化,并从水中得到氧气,增强呼吸作用。第二使原生质从凝胶状态转变为溶胶状态,代谢加强,在酶的作用下,把胚乳贮藏的不溶物质转化为简单的可溶性物质。还能降解种子中的抑制发芽物质的浓度(谷壳内酯A和谷壳内酯B)。第三把可溶物质运输到正在生长的幼芽、幼根中去,供幼小器官生长之用。
②、种子的吸收机理
水分主要先从稻壳表面渗入,当稻壳内水分饱和后,从下表皮渗出,停滞于稻壳与糙米之间,以后再由糙米吸收。糙米表皮的果皮和种皮虽然较薄,吸水也不容易,但比带壳的稻种吸水还是迅速。胚乳各部吸水快慢不同,以胚附近的胚乳吸水最快,首先达到饱和,供胚吸收。胚里面的盾片,从胚乳吸水比从外界吸水容易,这使盾片上的栅状细胞活动尽早开始,同时,附近的胚乳就立即被消化吸收,供胚萌发的需要。
水稻种子发芽前的吸水过程分为两个阶段,第一个阶段是急剧吸水的物理学的吸胀过程,在这个阶段中,吸收了种子发芽(露白)所需水分的77.5%。第二个阶段是缓慢吸水的生物化学过程,种子内开始酶的激活,物质转化和运输等生物化学变化,吸收水分比较缓慢。
③、种子发芽时的含水量
种子的含水量是指种子中所含水分占湿种子的百分率,计算公式是:
种子含水量(%)=(湿种子重-烘干种子重)/湿种子重×100%。
稻种的含水量达到25%时就可发芽,稻种含水量达到30%左右即已饱和。
④、浸种时间、含水量和发芽率的关系
盘育秧是用恒温催芽器高温快速出芽,要求在32℃高温破胸,因此稻种浸种时间的长短和含水量的多少对出芽率有明显影响。不同浸种天数(0-7天)的稻种放在催芽器内催芽,24小时后达到露白程度的出芽率为0-93.8%。
不同浸种时间的含水量与出芽率
浸种 天数 |
种子含水量(%) |
出芽率 (%) | |
占烘干重 |
占湿重 | ||
0(盐水选后) |
18.95 |
15.90 |
0 |
1 |
32.70 |
24.65 |
24.6 |
2 |
38.55 |
27.85 |
65.2 |
3 |
41.55 |
29.35 |
87.4 |
4 |
43.25 |
30.20 |
92.0 |
5 |
43.74 |
30.45 |
93.4 |
6 |
44.25 |
30.65 |
93.4 |
7 |
45.80 |
31.45 |
93.8 |
试验结果表明,稻种在15℃的水中浸泡5天,达到饱和水含量,这时的出芽率最高。浸泡时间短,含水量低,出芽率低,没有出芽的种子播种后虽然也能继续发芽,但出苗不齐。温度过高,浸种时间过长,种子的养分外渗,对发芽也不利。
⑤、种子的吸水速度
水稻种子的吸水速度与温度的关系很密切,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,温度越高,吸水越快。在不同温度下浸种,达到饱和含水量的时间1-15天。
浸种温度与达到饱和含水量的时间
浸种温度(℃) |
5 |
10 |
15 |
20 |
25 |
30 |
时间(天) |
15 |
8 |
5 |
3 |
2 |
1 |
浸种所需积温一般为85-100℃,低温浸种需要的多,高温浸种需要的少。浸种的适宜时间即是种子吸水达到饱和含水量的时间。但种子的浸种温度以低为好,本地区浸种温度以11-12℃为好。因为,在较低的温度条件下,种子萌动的很慢,都能吸饱水分,然后在同一萌动的起点上再加温发芽,这样发芽比较整齐。同时,低温条件下物质消耗的少,幼苗干重较重,有利于培育壮苗。
种子吸水快慢还与品种特性和水质等有关。谷壳薄、米质疏松的吸水快;谷壳厚、米质紧密的吸水慢。用酸性水浸种,能促进稻种吸水发芽,用碱性水浸种有碍于稻种吸水发芽。
浸种液PH值和发芽率的关系
浸种液的 PH值 |
酸性 |
中性 |
碱性 | ||||
2 |
3 |
4 |
5 |
6 |
7 |
8 | |
发芽破胸率(%) |
80 |
95 |
85 |
82 |
73 |
47 |
13 |
发芽需浸种天数 |
2.9 |
3.2 |
3.7 |
3.9 |
4.2 |
5.5 |
5.6 |
Copyright 2006-2019 Powered by Qlsnjx.CN,青龙山农场信息港 All Rights Reserved. |
![]() |
|
在线客服:138461222 邮箱地址:qlshll@163.com | ||
京ICP备18055724号-1 | ||